什么是类型语言学?

匿名2022-06-05 12:24:16
专稿回答

什么是类型语言学.jpg


    类型语言学(typological linguistics),又称语言类型学(linguistic typology),是语言学重要分支之一;研究语言之间的结构相似性,以建立各种语言的合适的分类法或类型学学科。它关注的是这些语言分布在哪些区域、为何如此分布的问题;其方法是比较这些语言,找出其相同和相异之处。


    因为进行语言的类型比较,所以区别于语言的历史比较——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任务;类型比较的分类结果也不一定跟用历史方法作出的分类相一致。例如,从缺乏屈折形态变化这个角度看,英语在类型上更接近于汉语而不是拉丁语;从语言多样性的角度看,英语和汉语都存在一定的词类通用现象(虽然程度和范围不同)等。


    在类型语言学研究方面有较大贡献的是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罗曼•雅柯布逊和约瑟·哈罗德·格林伯格,英国语言学斯蒂芬•乌尔曼等。远在19世纪初期,德国语言学家弗里德里希•冯•施莱格尔就把世界诸语言分为三大类型,即孤立型、粘着型和屈折型。后来洪堡特又增加了编插语或称多式综合语。


    传统类型语言学的目的在于根据语言之间的相似与不同,对语言进行了分类。现代类型语言学的目的在于寻找“蕴含共性”,并找到合理的解释。所谓“蕴含共性”是指所有语言中的某种现象与另一种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例如,如果一种语言的动宾排列是VO型的(动词在宾语前),那么介词通常前置于名词;如果是OV型,那么介词通常后置于名词。


    对语言的划分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标准,但不同的划分标准对于语言研究的意义可能各不相同。现代类型语言学对语言的划分是一种追求普遍共性理论解释的工作。简言之,通过对语言的分类,找到每一类语言符合的语言规则,通过语言规则预测某种语言现象是否合理。而语言中的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构词法、句法、篇章构成的方法等。


    类型语言学的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从分类走向解释,并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和规模;这对人类语言普遍现象的解释有着更为广泛的深刻性。类型语言学的语言观介于生成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之间,一般认为人类语言存在形式上的共性,而不同的语言受到不同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的影响,造成了语言之间的差异。


    在我国,语言学家伍铁平是最早把类型语言学引进国内并运用于汉语研究的学者。此后,金立鑫、刘丹青等人利用类型语言学的理论对汉语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这不仅加深了人们对类型语言学的理解,也为人们提供了探讨汉语的机会。


    文/上官妍珍(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


本文属原作者授权投稿专栏,须取得本网站的书面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或用于其它商业用途
顶部
【稿件授权平台:学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