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霜降晴” 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

匿名2024-11-12 08:50:25
优质回答

  “最怕霜降晴”的意思是,在霜降这个节气,如果天气晴朗,可能会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标志着秋季即将结束,冬季即将来临。此时气温下降,容易出现霜冻现象。


“最怕霜降晴” 农谚是什么意思.jpg


  霜降晴时,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可能使农作物生长过快,导致品质下降。同时,夜晚的低温容易使农作物受冻害,影响产量和质量。此外,晴天会使土壤水分蒸发过快,不利于后续播种和生长。


  从冬季雨雪情况来看,霜降晴天往往预示着冬季晴天多、雨雪少。例如 “霜降日头,冬季少雪”“霜降有雨,开春雨水多;霜降无雨,冬春旱” 等农谚表明,霜降晴天可能带来冬季少雪干旱的情况,这对农业生产不利。冬季偏暖可能会导致一些病虫害安全越冬,增加来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从来年收成方面考虑,“霜降有雨来年丰”“霜降有雨麦满仓”,而霜降晴天却预示着来年收成可能不太好。因为适宜的雨雪天气能够为土壤补充水分和养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晴天少雨可能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影响其生长态势和产量。


  关于“最怕霜降晴”科学解释


  昼夜温差大:在霜降期间,如果天气晴朗,白天阳光照射下温度较高,但到了晚上,由于没有云层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散热快,导致夜间温度骤降,容易形成霜冻。这种昼夜温差大的情况对一些农作物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那些不耐寒的作物。


  土壤失墒严重:霜降期间,本应是气温逐渐降低,土壤水分相对稳定的时期。然而,晴天会使土壤水分蒸发加快,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据统计,在暖冬情况下,土壤水分蒸发量可能会增加30%以上。


  病虫害滋生:暖冬容易引发病虫害滋生。温暖的气候为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使其繁殖加快。例如,一些害虫可能在冬季继续存活,增加来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数据显示,暖冬过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率可能会提高20%到30%。


  倒春寒现象:暖冬还可能引发倒春寒现象。立春后气温突然下降,对已经返青的作物造成冻害。农作物在暖冬中生长进程提前,抗寒能力下降,面对倒春寒时更加脆弱。


  霜降晴会导致昼夜温差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在霜降期间,阳光的角度逐渐降低,白天日照时间短,夜间气温迅速下降,导致温度的剧烈波动。如果霜降这一天是晴天,白天阳光照射下温度较高,但到了晚上,由于没有云层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散热快,进一步加剧了昼夜温差。从气象学的分析,气温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形、海洋与陆地的热量分布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在一些地区,海洋的调节作用使得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而内陆地区在霜降晴时昼夜温差则会更大。此外,霜降时节本身就是气温明显下降和冬季逐渐到来的过渡时期,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白天光照较强烈,夜间降温明显,加大了昼夜温差。人们之所以感觉霜降节气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在霜降来临前,我们经历了漫长的暑热,而随着霜降节气的来临,这种温差变化更加明显。


  “最怕霜降晴” 这句农谚反映了古人对霜降时节天气与农业生产关系的深刻认识。在现代,虽然农业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霜降晴所带来的冬季少雪干旱、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对来年收成的负面影响以及昼夜温差大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等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可以通过现代气象预报技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采用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现代农业技术,降低霜降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与“最怕霜降晴”相对应的,还有一些其他关于霜降的农谚,如“霜降见霜,米烂陈仓”、“霜降有雨来年丰”、“霜降有雨麦满仓”等。这些农谚都明确指出霜降时节的天气状况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如果霜降时节出现霜,意味着气温较低,符合季节变化的规律,这样的天气条件下,病虫害相对较少,土壤水分也能得到较好的保持,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而如果霜降时节有雨,则有利于来年的丰收,因为适宜的雨雪天气能够为土壤补充水分和养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本文答由 学识网 回答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邮箱360815330@qq.com进行删除!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