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匿名2024-01-20 09:11:52
专稿回答

  诚信是一个汉语词汇。“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正如我国学者周仪荣曾经所言:“诚实守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


诚信是什么?它有什么用?.jpg


  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没有诚信的人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诚信就如同一盏生活中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路。诚信是支撑社会的道德的支点,世界因有诚信而美丽,正如《荀子·不苟》中所言:“君子养心莫过于诚。”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也说过:“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可以说,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更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在古代,东汉名将关羽夜读《春秋》,通霄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羽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霄甘做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精神对关羽定力的影响。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羽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羽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天性经《春秋》精神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宝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范。这一故事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现代,国家前主席毛泽东为帮助湖南青年赴欧洲留学,在革命时期曾经向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借过两万元。毛泽东表现出一项优秀素质——诚信,他始终记着这笔钱和章士钊的人情。从新中国成立后的1963年起,整整用了十年的时间偿还了这笔钱,每年初二都派秘书拿两千元自己的稿费给章家送去;还完了两万元的本金后,毛泽东仍然每年给章家送两千元作为“利息”,一直到章士钊去世。


  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都始终如一地重视党和国家干部的道德建设,将以人民为本位的官德思想牢固树立在干部心中。为官者如果没有诚信,在行动上就不能有所作为,自然也就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有立足之地。领导干部修官德,要以诚信为先,认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马虎、不敷衍;要想政府为政以信,要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的洗礼,要让党员干部树立诚信观念和责任观念,增强诚信意识,规范从政行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属于道德范畴,既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道德规范,也是反映人们社会修养的一种道德品质。诚信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它强调做人要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诚信是基石,没有基石就没有万丈高楼拔地而起;诚信是脊梁,没有脊梁人无法站立;诚信是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只能是行尸走肉。诚信可以让我们这个充满欢乐的世界更加美好,它不局限于经济活动,广泛用于社会交往。


  文/吴秀莲(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本文属原作者授权投稿专栏,须取得本网站的书面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或用于其它商业用途
顶部
【稿件授权平台:学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