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5信息摘要算法(英语:MD5 Message-Digest Algorithm),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密码散列函数,可以产生出一个128位(16字节)的散列值(hash value),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MD5由美国密码学家罗纳德·李维斯特(Ronald Linn Rivest)设计,于1992年公开,用以取代MD4算法。这套算法的程序在 RFC 1321 标准中被加以规范。1996年后该算法被证实存在弱点,可以被加以破解,对于需要高度安全性的数据,专家一般建议改用其他算法,如SHA-2。2004年,证实MD5算法无法防止碰撞(collision),因此不适用于安全性认证,如SSL公开密钥认证或是数字签名等用途。
MD5:1991年,Rivest开发出技术上更为趋近成熟的MD5算法。它在MD4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带"(safety-belts)的概念。虽然MD5比MD4复杂度大一些,但却更为安全。这个算法很明显的由四个和MD4设计有少许不同的步骤组成。在MD5算法中,信息-摘要的大小和填充的必要条件与MD4完全相同。Den boer和Bosselaers曾发现MD5算法中的假冲突(pseudo-collisions),但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被发现的加密后结果了。
MD5算法的原理可简要的叙述为:MD5码以512位分组来处理输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组又被划分为16个32位子分组,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后,算法的输出由四个32位分组组成,将这四个32位分组级联后将生成一个128位散列值。
总体流程如上图所示,每次的运算都由前一轮的128位结果值和当前的512bit值进行运算 。
猜你喜欢
电脑05-31
电脑出现蓝屏是什么原因?电脑05-31
电脑出现卡顿问题是什么原因?电脑05-31
网站想在搜索引擎中有好的排名电脑05-29
求ppt转换pdf转jpg工具电脑05-18
机房IDC认证是怎么认证的?电脑05-13
电脑无法识别鼠标了该怎么办?